郑州:农贸市场焕新颜“菜篮子”盛满幸福感  

2023-12-15 09:26:00来源:郑州文明网

  青砖黛瓦、亭台楼阁、油纸伞映衬着红灯笼……12月9日,走进位于郑州经开区的民乐集春兴农贸市场,干净敞亮又优雅别致的购物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红的番茄、绿的黄瓜、当季的大白菜、养生的鲜蘑菇……各类蔬菜水果在仿古搭建的摊位上依次排列,吸引附近居民前来选购。

  “这里干净环境好,菜便宜品种又丰富,我就在附近住,菜市场开业之后就成了这里的常客。”“老板麻利又热情,零头经常就抹了,还时不时送点小葱青菜啥的,很有人情味。”家住九鼎新天地社区的市民王路亮对民乐集春兴农贸市场和他常来的摊位赞不绝口。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也是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市市场发展中心以为民、惠民、便民为根本出发点,以布局科学化、环境特色化、业态多元化、运行智慧化、管理规范化的“五化”农贸市场“郑州模式”为引领,大力推动标准化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工作。

  而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王路亮也切身感受到郑州农贸市场可以比肩超市的变化,走两步就有这么干净便宜又不失人情味的市场,让他觉得郑州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又顾及市民百姓的日常需求,生活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市场环境优化 突出人文细节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让人们在菜市场找到逛超市的感觉。

  “我们市场的所有改造服务都是以便民为主,2023年4月份重新装修,除了整体外观和内部空间改为中式风格外,还重点增加了主入口通道宽度,考虑到老年人居多,特意配备了顾客休息区域。”民乐集春兴农贸市场负责人史俊杰介绍说。  

  正说着,就看到两位推着购物车的阿姨前来选菜,“我今年75岁了,家不在附近,走了两公里溜达着过来买菜,这里环境好,干净又有沙发,累了能休息休息。”

  “这里服务特别好,我看中的就是他们这里有沙发休息区,老人或者大人带着孩子买菜累了,有个歇脚的地儿。”旁边的马女士也随声附和。

  据了解,我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坚持把农贸市场放到重要位置,农贸市场建设连续多年被列入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郑州每年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按1000平方米/万人的配建标准,优先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配建和提升改造农贸市场,努力打造为民、利民、便民的15分钟生活圈。全市主城区现有农贸市场141家,其中新建和提升改造农贸市场116家,有效改善了千万市民的餐桌供应和购物体验。

  不仅是消费者感受到了市场改造的利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购物环境,也让商户们在辛勤劳作之余享受到更多人文关怀。“冬暖夏凉有空调,比我们之前在大棚底下卖菜好多了,中午休息了就拿布把摊子一盖,我们这里还有保安,特别安全。”民乐集春兴农贸市场商户晋红霞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在陈列的几十种菜品里利索地找到顾客需要的,装袋、称重、结账,一整套操作顺畅如行云流水。

  打破单一业态 服务多元化

  “我们刚搬过来,这大衣小了一直想改大都没找到店,没想到这农贸市场里竟然有。”在高新区葛寨农贸市场,找到可以修补衣服的摊位,葛女士感到格外惊喜。

  在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过程中,市市场发展中心打破传统农贸市场业态单一理念,紧扣市民所想、紧贴市场所需,围绕城市未来发展,提出“一场多能”的规划设计理念,在市场建设或改造提升时充分考虑周边市民的实际生活需求,相应地配套建设公益、微营利性质的设施或者场所,推动缝补衣物、修鞋换底、干洗店等便民设施入驻市场,不断满足市民对品质化生活的需求。

  在葛寨农贸市场,记者看到,这里不仅有服务台、监控室、小型消防站、公共卫生间、医疗急救箱、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等硬件服务设施,还有理发店、药店、烟酒副食、裁缝铺、修锁配钥匙等便民服务配套。

  “现在的农贸市场真好,买菜、修鞋、缝缝补补,都在这里一站式解决了,跑一趟腿儿,办多样事儿,节省了大量时间,增加了幸福指数。”已经退休的张阿姨,经常光顾葛寨农贸市场,用她的话说,逛一趟农贸市场,日常该办的事儿基本都能办了。

  葛寨农贸市场2023年1月份开业,多元化服务的快速形成,是充分发挥附近居民再就业优势的结果。“我以前在很远的超市上班,负责摆菜称重啥的,有一定经验。这个市场开了之后,我自己当老板卖菜,挣得比以前多。”葛寨农贸市场蔬菜区摊主燕女士说。

  如今,葛寨农贸市场为16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总摊铺位数量74个,有蔬菜、水果、干调粮油、豆制品、生鲜肉、牛羊肉摊位及理发店、药店、烟酒副食、裁缝铺、修锁配钥匙等20多种便民业态,服务3公里内5个社区约10万居民的生活需求。

  互联网+农贸 “菜篮子”更智慧

  “一进门就能看到今天的菜价,菜品便宜还不用一直问来问去,对社恐人士很友好。”在葛寨农贸市场,前来买菜的赵小语说,“而且他们的秤是智能电子秤,不担心缺斤少两的情况,买菜很放心。”

  智慧化是葛寨农贸市场的一大特色,门口的大屏幕能够实时显示人流、交易量、菜价等数据。每个菜摊前的显示屏则显示经营户的资质以及货源信息,市民在购买商品后,电子秤还会自动出具小票。

  作为我市“五化”农贸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市市场发展中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运用“互联网+追溯”技术,实现农副产品流通全链条、可视化管理,大力发展农贸市场及产业链信息化,打通商品流通的上下游,建立完善的农副产品追溯体系。

  通过建立商品交易市场智慧监管三级平台,以全市市场大数据为依托,实现区级平台精准管理、市级平台统筹监管,对市场市容场貌、交易信息、商品信息、视频监控、客流信息等多项数据信息分析、整合,实现商品交易数字化、人性化、可视化,市场管理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

  借助互联网+农贸的科技手段,将农贸市场打造成“市场网络全覆盖、内外监控全方位、电子支付全追溯、网上交易全过程、农残检测全品种、信息数据全公开、信用等级全透明”的市场购物环境。

  此外,为强化市场消费带动,市市场发展中心还推出了“郑州市场智图”便民小程序,智图涵盖郑州市主城区及各县市所有市场,关注郑州市场微信公众号即可查看各市场的图文简介、经营业态,实现一键导航,为市民出行购物提供便利。

  市场虽小,却承载着民生福祉。市市场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快推进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完成主城区240家“五化”农贸市场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主题活动

更多>>
  • 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展播1.jpg
  • 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1.jpg
  • 2023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1.png
  • 乡村复兴少年宫1.jpg
  • 郑州文明网新浪微博
  • 郑州文明网腾讯微博
  • 中央文明委成员单位
  • 中央主要宣传文化单位
  • 重点新闻网站
  • 地方文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