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跟水土流失“说再见”与金山银山“撞满怀”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跟水土流失“说再见”与金山银山“撞满怀”

来源:草原全媒2024-05-13 14:20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跟水土流失“说再见”与金山银山“撞满怀” 库伦旗额勒顺镇敖伦嘎查耕地储备项目建设现场。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跟水土流失“说再见”与金山银山“撞满怀”库伦旗先进苏木库力吐村旱作高标准农田备耕现场。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跟水土流失“说再见”与金山银山“撞满怀”库伦旗水泉乡水泉村城子沟林下经济示范园区。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跟水土流失“说再见”与金山银山“撞满怀”夏天的库伦沟。

  茫茫沙海,千沟万壑。

  占了其中哪一样,都和良好生态无缘。

  但是,在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南部的库伦旗偏偏两样都占了。全旗47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沙化面积超过45%,上万条大大小小的沟壑像叶脉一般蔓延交错。

  “你们夏天来就更好了,绿绿的好看极了!”春日,记者来到库伦旗水泉乡水泉村,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光一边热情相迎,一边介绍村里的“杰作”——城子沟林下经济示范园区。

  “去年我们光是这块地就纯挣5万元,今年果树坐果收入肯定更多!”看王伟光一脸的自信,便知他所言非虚。

  “你在这沟里其实瞅不出啥来,要是上山再瞅,就能看出变化了。前年我在山上往下一瞅,变化老大了!”在示范园区整地的村民于国华主动上前,推荐最佳“观景”点位。

  5年前的城子沟,可不是让村书记自豪、村民夸赞的模样。

  一边是水土流失把村里的荒沟越冲越大,另一边是发展集体经济无地可用。2019年,王伟光把全村各处走了个遍,在于国华推荐的“观景”点位,荒废许久的城子沟激发了他的灵感——向荒沟要地!

  说干就干!2019年,水泉村党支部决定全力推进城子沟治理工程,到2021年,根据地势平整出大小不一的地块共300余亩,梯田、果园应运而生。

  “我们这个示范区有100多亩林地,去年我们跟企业合作,把土地承包给他们在林下种红干椒,人家专业,浇水施肥除草,管护得很仔细,我们的果树也跟着借了光,专家说今年就能坐果。”林下经济搞得红火,王伟光的算盘也打得更响,“今年我们不把地包出去了,我们拿地入股,年底可以按企业收益分红。去年我们村集体收入17万元,今年肯定更多!”

  自2023年水泉村党支部引进“村企合作”发展模式以来,企业经营、村级入股、村民生产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但让村集体增收不少,还带动30余名脱贫户务工就业,人均增收超4000元。

  荒沟变梯田、果园,跟水土流失“说再见”,与金山银山“撞满怀”。

  和水泉村纬度相近的库伦旗先进苏木库力吐村,也曾饱受“地无三尺平”之苦。“别看现在这路有点颠,跟以前比已经好很多了!”库力吐村党支部书记许雅莉骑着电动车,在有些颠簸的路面上感慨道,“以前一下雨,老百姓电动车就开不进来,雨水也顺着沟坡流走了,想靠天吃饭都难。”

  2023年,该村实施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沿着地势筑起的田埂,既是一道道墙,把两侧的农田牢牢护住,也是一座座“水坝”,拦住贵如油的雨水,形成1246亩壮观的梯田,水土不再流失,投产当年亩均增收200元。

  2024年春播已经开始,大型机械作业的隆隆声让库力吐村沉寂了一冬的梯田热闹起来。

  “有了高标准农田,我们今年就可以推行‘统种共富’模式了,村民土地流转托管可以得一笔钱、打工还能再赚一笔钱。”许雅莉对新模式的推进很有信心,“去年我们村集体增收了12万多,大伙开会研究,要用这些钱给老百姓承担一部分合作医疗。今年村集体还要办农机合作社,赚更多钱给村民发福利,村民都很支持我们。”

  集中连片好种田,走生态路种好田。

  库伦旗是科尔沁沙地南缘干旱沙漠区,由南至北依次为石质浅山、黄土丘陵、沙沼坨甸。从库力吐村出发,一路向北,沿途可以看到不同地貌,也能感受到“走生态路”的发展思路给“库伦沟”带来的变化。

  日暮时分,位于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镇敖伦嘎查耕地储备项目建设现场,十几辆工程车默契配合,抢抓所剩不多的日照时间,争取多平整出一些土地。

  “先把沙坨子推平,再种上草养地,把生土变成熟土,4年以后给老百姓种粮。”嘎查党支部书记朝鲁门一直在施工现场“监工”,被风沙吹得有些沧桑的脸上满是期待。“以前这里不平,老百姓在沙窝子里‘抠’出几百亩地,忙活一年也收不了多少粮。这回好了,一下子就能有5200多亩高标准农田,收入能增加好几倍!”

  沙少了,田多了,人富了。看似简单的过程,却蕴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大智慧。

  “走生态路、兴农牧业、打文旅牌”,库伦旗掀起“比学赶超”竞赛,各苏木镇场嘎查村屯谁都不甘落后,植树种草、治理荒沟、建设高标准农田……该旗累计综合治理科尔沁沙地279万亩(1860平方公里),先后获得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小流域治理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郭洪申

  通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贾雪 张启民

  新闻编辑:杨洪梅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贵州“村超”上演端午好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卫星通信的空间带宽将进入“寒武纪大爆发”时代。
2024-06-07 18:32
麻辣烤翅、鸡肉沙拉、鸡丝凉面……夏日时节,多样的鸡肉食品丰富着人们的餐桌。2021年,“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打破了种源100%依赖进口局面。
2024-06-07 18:33
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支线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 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原料来自餐余废油。
2024-06-07 09:33
通过长期以来对石板滩生物群进行的大规模化石挖掘,团队于2019年新发现了一类大型的海绵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螺旋网格海绵”。 螺旋网格海绵化石的发现,表明前寒武纪存在非生物矿化的海绵动物。
2024-06-07 09:33
“三夏”时节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夏收、夏种、夏管决定着全年粮食的长势,集聚农民的期望,影响经济的发展。针对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2024-06-07 09:32
该平台此次搭载了北京星辰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毫牛级氪工质霍尔电推载荷,该电推载荷将用于在轨拖车原理验证。纳星三号A星、B星是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天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2颗遥感技术验证卫星,将开展对地遥感成像、对地光学信标导航验证。
2024-06-07 09:29
记者6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康君副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辣椒中辣味成分主要来源——辣椒碱,可激活胃内抗氧化系统,预防酒精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
2024-06-07 09:28
高考临近,考生如何科学饮食成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专家提醒,考生在备考期间,切忌盲目进补和过量饮用提神饮料,应保证睡眠、注意营养、适度运动。家长还应关注考生心理状态,避免将焦虑情绪传递给考生,多给考生一些正向鼓励,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高考。
2024-06-06 09:31
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在京发布2023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涉及水质基准、气候效应、生态系统、长江模拟器、船舶低碳技术、农林废弃物、
2024-06-06 04:00
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线粒体—细胞核协同演化研究,定位了新的长寿基因。
2024-06-06 04:15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张一慧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可在物理层面实现对压力、摩擦力和应变三种力学信号的同步解码和感知,对压力位置的感知分辨率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
2024-06-06 04:15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拥有高等植物3900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仅分布于中国;动物物种同样非常丰富,其中鸟类1500余种,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4-06-06 04:20
近期,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围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在安徽开展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2024-06-05 20:46
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是在中国科协指导支持下成立的协同创新平台组织,由生态、环境、气象、地学、海洋、水利、农林等跨领域全国学会、行业领军企业、代表性科研机构和公益组织发起。
2024-06-05 19:25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的进程中争当排头兵。
2024-06-06 04:15
屠格森与尹文英,又“吵架”了! “尹女士,请再仔细看看,你会同意我的看法。” “您知道,屠格森先生,不是一天两天,您也承认华蚖是很特别的,我有充分的理由坚持我的意见。”
2024-06-05 03:10
 6月4日,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月球背面起飞,随后成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在嫦娥六号“挖土”的每一步,都有“关节肌肉”和“神经末梢”——航天电机的助力。它们大小不一、功能各异,
2024-06-05 03:10
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圆满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本次任务中,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精心设计的钻采和表采相结合的“挖土”模式,以及为嫦娥六号装备的“挖土神器”,包括钻取采样装置、
2024-06-05 03:10
芒种的“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麦、稻、黍、稷等,这些作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状物称为“芒”;“种”,一为种子的“种”,二为播种的“种”。芒种是谷物生长的黄金期,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夏收、夏种、夏管交叉,简称为“三夏”。
2024-06-05 09:30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地下溶洞采集鱼类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将龙州中华喀鳅归入中华喀鳅属,确定了其分类学地位,目前正在逐步开展相关研究。
2024-06-05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