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浙江嘉兴:城嘉乡兴百姓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浙江嘉兴:城嘉乡兴百姓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4-05-19 03: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乡村新印象】

  光明日报记者 闫汇芳

  初夏晨曦间,柳青草绿时。在浙江省嘉兴市,101路公交车如往常般准时发车,作为嘉兴市第一批城乡公交线路,20年来,它载着无数乘客,见证了嘉兴城乡统筹发展带来的变化。

  从嘉兴中心城区出发,101路公交车途经南湖、中央公园等众多的红色旅游景区,随着公交车的行驶,窗外的景观不断在眼前切换。进入南湖区余新镇,沿着宽敞平坦的余北大街开至余云公路,农田里的麦穗随风摇曳,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浙江嘉兴:城嘉乡兴百姓富

工作人员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稻米文化馆制作米糕。光明日报记者 闫汇芳摄

浙江嘉兴:城嘉乡兴百姓富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镇北村乡村振兴馆,“新丰嫩姜”加工技艺非遗传承人朱娟芳通过移动互联网讲解生姜膏的制作技艺。徐志达摄

浙江嘉兴:城嘉乡兴百姓富

嘉兴市特色养殖的白玉蜗牛。徐志达摄

浙江嘉兴:城嘉乡兴百姓富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菱珑湾,一位村民正在画农民画。“秀洲农民画”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胜丰村先后培养出120余名农民画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闫汇芳摄

浙江嘉兴:城嘉乡兴百姓富

  模特在嘉兴濮院时装周上走秀。近年来,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打造古镇、文旅、时尚相结合的新赛道。 光明日报记者 闫汇芳摄

  今年4月,余新镇长秦村的“渔里问道”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正式营业。每逢节假日和周末,这里都会迎来众多游客。大家从周边城市或嘉兴市区赶来,参与农业研学、体验乡野游戏、感受非遗文化。

  在隔壁的普光村,村民郑连荣正在自家的蜗牛养殖室里喂养白玉蜗牛。一只只小小的蜗牛,已成为郑连荣一家乃至整个普光村的致富“密码”。2009年,郑连荣得知当时镇上的蜗牛食品企业举办蜗牛养殖培训班,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当时,他花了300元,买了50斤种蜗牛,迈出了自己养殖蜗牛的第一步。当年年底,郑连荣养殖的蜗牛卖了10000多元。“那时我在工厂打工每月能赚1000元,相比之下,蜗牛养殖是条不错的致富路。”初尝甜头后,郑连荣不断扩大蜗牛养殖规模,近些年,郑连荣家单靠蜗牛养殖每年就能增收约20万元。

  20年前,普光村农民人均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人均收入将近5万元,全村户均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占比超65%。得益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如今,村子变美了,特色产业壮大了,乡风更文明了。

  “二月杏花白洋洋,杨金元屋有五姑娘……”嘉善县姚庄镇沉香村,三五村民正聚在一起演唱国家级非遗项目嘉善田歌《五姑娘》。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沉香村集休闲观光、生态研学、亲子教育于一体的江小橘乐园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火热场景。

浙江嘉兴:城嘉乡兴百姓富

  浙江嘉兴101路公交车行驶在南湖区的乡村道路上。20年来,101路公交车见证着嘉兴城乡统筹发展,被誉为“开往春天的幸福班车”。王振宇摄

浙江嘉兴:城嘉乡兴百姓富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梅里小学足球队在王店镇全民健身中心训练。王嘉宁摄

  农文旅深度融合,助推着乡村振兴。近年来,嘉兴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精神上也富了起来。秀洲区王店镇“村超”、嘉善县姚庄镇“村BA”、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农民棒球联赛……一场场农民体育赛事每年如期举行,凝聚着一股股精气神,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

  城也嘉,乡也兴。2023年,嘉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3%,达到7062.4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59万元和4.96万元,农民收入连续20年保持全省第一。

  在嘉兴,城乡“双向奔赴”的故事仍在不断续写,前景光明的共富篇章未来可期。

  《光明日报》(2024年05月19日 10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