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讲,“朋友以义合”。塞尔维亚人说,“朋友是生命中最好的财富”。中塞长期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充分表明,两国关系不断深化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双方共同进步。
————5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塞尔维亚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让铁杆友谊之光照亮中塞合作之路》

朋友以义合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5-17 06:30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论语·乡党》载:“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朱熹《四书集注》于此处注曰:“朋友以义合,死无所归,不得不殡。”孔子交友注重朋友的人格价值与精神追求,他认为人要遵循道义来行事,因此交友之道也需以义为原则。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交友、注重友情。《说文解字》里以“同志为友”释“友”字,告诉我们志同道合是古人择友的重要标准。先贤认为,“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若是交友得道,即使千里之远也可同心交好;而“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道不同的人,即使咫尺之间也不觉得亲近。

  什么是交友得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诚心交友是看重道义,小人结交朋党是看重利益。北宋欧阳修曾撰文谈交友之道,指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在他看来,小人是没有朋友的,“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却不是这样,“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他们所持守的是道义,所践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是否符合道义,决定了友谊的纯度和长度。

  公元1279年,当押送文天祥去大都的船只经过吉州时,有一个人偷偷地等在码头,上下打点以求与文天祥见面,下定决心“丞相往燕,千载亦往”。

  他叫张千载,号一鹗,自少年时便与文天祥是同学兼好友。两人不仅才情相仿,而且意气相投,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双璧”。文天祥年纪轻轻便考取状元,此后平步青云。张千载却在考中举人后再未有所突破,一直在家乡以耕读为业。然而,他们的友情,从未因地位的悬殊受到影响。

  作为南宋最后的孤忠之臣,文天祥此去,不过是一场早已注定的死亡之旅。张千载变卖了全部家产,亦随之北上。到大都后,文天祥被关押,张千载就在附近找了间房住下,“三年供送饮食无缺”。文天祥在狱中写下的大量诗文,也都被张千载暗中通过各种方式带出,其中就包括那篇铿锵有力的《正气歌》。

  文天祥就义时,年仅47岁。张千载冒着生命危险,偷偷为文天祥收尸,此后又历尽千难万险,将文天祥的遗物、诗稿送回文家。明朝李贽称赞他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君子交友之道,是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彼此认同。“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哪怕面临起起伏伏的阻碍、相隔长长远远的距离,只因为志向相合、道义相投,却可使山海如咫尺,天涯如比邻。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充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先进理论中,体现在中国与各国友好交往的实践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广大亚非拉国家仗义施援,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平等共赢的发展道路,担负大国责任,发挥大国作用,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紧紧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深入思考人类前途命运,阐述维护多边主义、引领全球治理变革的中国方案。每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党领导人会面,习近平总书记总会亲力亲为讲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故事,传递中国人对待朋友的真诚、真心、真情——

  “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经过7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的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我们和平良善的本性、博大包容的胸襟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它根植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生长于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

  “中国是有着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我们这一代人和新一代年轻人都立志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不仅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世界人民谋幸福,不仅追求自身发展,也致力于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真诚的对话,凝结真挚的友谊;平等的交流,催生合作的硕果。在中国与塞尔维亚友好关系的发展进程中,一段“百年钢厂新生记”被传为佳话。成立于1913年的斯梅戴雷沃钢厂是塞尔维亚唯一国有钢厂,在国际经济形势剧变冲击下一度濒临倒闭。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收购这座钢厂,成立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河钢塞钢),让数千名工厂员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被河钢收购仅半年多,斯梅戴雷沃钢厂就成功扭亏为盈。河钢塞钢成为中塞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造福老百姓”,如今已成为塞尔维亚家喻户晓的故事。10多年来,因为“一带一路”,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当前,中国已经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形成了范围广、质量高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扩大的“朋友圈”,述说着这样的事实: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始终履行责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的是人间正道,赢得了世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