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6-09
09 2023-06

09:45

分享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虎学 何潇潇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等思想观点与价值理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民生观,致力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历史上诸多学者都推崇民本思想,如孔子的“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朱熹的“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等,都体现了古代先哲心系于民、顺应民心的朴素情怀。几千年来,“民为邦本”的民生观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精神风貌与文化品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致力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牢记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在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经典命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其中包含的“天地万物为一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诸多智慧,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思想启迪,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文化滋养。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人类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国家与世界等辩证统一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时也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建设美丽地球家园、人类社会永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天下观,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传统,这些精神文化寄托着中华儿女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渴望,体现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强烈的天下情怀,其中蕴含的哲学思维和处世之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传承和弘扬“天下为公”理念,聚焦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坚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人民一道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和贡献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这些前所未有的壮举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编:吴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