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概况

校史沿革

  193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苏区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标志着中央党校的诞生。在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剿的战争形势下,为党和革命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领导骨干。

   

瑞金叶坪洋溪村民宅——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在这里创办 

  1935年10月,中央党校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党中央决定党校恢复办学,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1937年2月中央党校进驻延安。1943年3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延安整风中,中央党校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 

  1948年7月,为了迎接新中国培养干部和理论人才,党中央决定建立高级党校,名为马列学院,地址设在河北建屏县(后改为平山县)李家沟口村,刘少奇兼任院长。

河北平山李家沟口村中央党校旧址 

  1949年3月,马列学院随中共中央机关迁驻北京,开始了大规模培养教育干部的历程。

   

马列学院主楼(南院飞机楼) 

  1955年8月1日,中央决定将马列学院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简称中央高级党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高级党校停办。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10月,中央高级党校复校,定名为中共中央党校。 

  

1977年10月9日,中央党校举行开学典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和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中央党校为发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推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中央党校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党的十六大后,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党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党校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党的十七大后,在习近平校长直接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中央党校认真贯彻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精神,努力建设“一流学府”,大力推进科学办校、开放办学,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新进展,党校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2008年10月17日至18日,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召开 

  党的十八大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央党校认真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2015年12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紧紧围绕“干部培训、理论建设、思想引领、决策咨询”四大职能,聚焦主业主课,真抓实干,奋力作为,进一步彰显了党校的特色和优势,党校事业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境界。

2013年1月5日至7日,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

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党校伴随党和国家的新发展、新面貌,继续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国家行政学院于1988年开始筹建,1994年正式成立。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家行政学院是培训公务员特别是高中级公务员的新型学府,是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政策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为中央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公共行政等领域理论研究的重要机构,发挥着公务员培训主渠道作用、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作用、政府决策咨询思想库作用。

  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决定组建新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2018年4月28日,新组建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挂牌仪式

  这在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历史上,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牢记党中央赋予的“一个学校、一个阵地、一个机构、一个智库”的职能定位,努力整合优化力量和资源,发挥综合效益,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紧紧围绕“四个建成”的奋斗目标,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校(院)的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开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新辉煌!

202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党校2023年3月1日举行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