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长伟

2018-09-01 15:58: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点击数:
【字体:
打印


王长伟,男,1967年10月出生,现为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设备公司铆焊车间电焊一班班长,高级技师。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班组长”、“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知识型职工标兵”、“大连名师”等荣誉称号,是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

王长伟同志从事电焊工作32年,对业务钻研非常刻苦,无论是横焊、立焊和仰焊,还是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特殊操作,他都能自如地运用在企业产品生产上,他能根据焊接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调整操作手法,形成一套独特焊接方法,保证焊缝探伤检测100%合格。多年来,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焊工技巧,凭借高超的电焊水平,多次在市内的技能大赛中获奖。作为一个班长,他在组织班组员工的各项工作中,注意工作方法,处处带头,主动将自主管理模式融入班组内保证了班组在各项工作中都走在前面,使电焊一班先后荣获团中央授予的“青年先锋号”班组,大连市“工人先锋号”班组等荣誉称号。

王长伟同志对业务的钻研非常刻苦,白天工作实践探索好的焊接技巧,晚上就看书学习、增长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长此以往,使他的电焊水平大幅提高,多次在市级大赛中获奖,并被评为高级技师,他的“重点产品焊接变形控制技术”和“特殊结构件焊接技术的应用”作为攻关课题的指导老师被集团公司聘任。对于坡口大、焊缝深的厚板焊接,他采取调整操作方法、掌握焊接角度、采取连续焊法的工作方法,保证了探伤的合格率100%,效率提高20%,得到公司兄弟单位的大力推广和应用。对于近几年公司出口产品增加,材质特殊、质量要求高、难焊接、易变形的问题,他动脑筋自制工装控制变形,采取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方法,保证产品一次焊接合格率达99%以上,其焊缝质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赞扬。在生产过程中,能将各种焊接方法融为一体,自如运用在复杂产品的制造工艺上,针对不同产品研究出不同的焊接操作方法,每年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提升产品效率15%以上。

王长伟同志作为冶金设备公司电焊班的老班长,常年恪尽职守,刻苦钻研技术,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但他依然不满足于现状,仍高标准严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点、提高工效和确保质量的作法、体会都一一记录下来,业余时间进行分析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探索出一套独特的焊接操作方法,一是适当提高电流和电压,有利于坡口内杂质的溢出,避免产生夹渣和气泡;二是连续施焊,减少起弧和收弧次数,避免反复引弧和收弧而产生的焊接缺陷;三是加大焊枪与坡口的角度,使母材坡口与焊丝完全熔合,避免夹渣和未熔合现象发生。班里有一次接到研磨机的焊接任务,用户再三提到焊接质量问题,并要求三条焊缝交汇于一处时,捌弯处不允许有收弧和起弧。他和班里的同事一起采用这种独特的方法焊接,效果很好,用户非常满意。另有一次班里接到出口日本搅拌器产品的焊接任务,该产品技术要求含量很高,所有焊缝都要有过渡圆弧。以往常采用混合气体自动焊法,焊后再手工磨出圆弧。此法费工、耗时,探伤合格率低,且外型不美观。此时他凭借多年总结出的焊接经验,决定改革以往的焊接方法,试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船形焊接法替代混合气的自动焊法,结果非常成功,焊后外表自然成型美观,探伤检测合格率高,且免打磨。采用此法可节省混合气体2倍,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2015年班组对日本新日铁混铁水车的制造过程进行了总结,对于焊接方法进行了优化处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总结出焊接的“五要点”。主要包括:吃透标准、制定目标、定人定制、过程管控、执行三检。他还充分利用大师工作室,以此当做沟通交流的平台,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定期在班组和厂内组织对电焊工进行培训。将总结的焊接方法的进行固化,推广应用到类似产品后基本可以缩短工期。例如在焊接新日铁混铁水车罐体时,严格按照总结的方法执行后,将原45天的工期缩减了5天。

在产品质量上,王长伟主要是组织和引导班里的员工按图纸标准,生产工艺流程严格执行“五不放过”,即来料尺寸未检查不放过,焊缝清理未打磨不放过,立体空间尺寸未检查不放过,工作停止点未受检不放过,工件、产品转序和出厂前未检查不放过。形成一项制度,规范到每个人,为让员工记得牢,班里建立了班组质量问题档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随时记录,除了每天的班前会上宣讲之外,一周还要有小结。采取上述措施后,班组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经他班生产的板皮厚度60毫米,周边横焊焊缝长96米的大包转台塔座,UT探伤检测合格率高达99.6%。为此在公司质量评比中被评为“质量过硬”班组。

焊接质量有了保证,但产品翻活时的场景却时常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他看到许多产品因翻活不注意而砸坏地面,甚至产品也经常被撞击出现瑕疵,为解决这个难题,他与同事们一起研制出一套翻活专用工装,既方便起吊,又避免砸坏地面,还可保证产品质量。哪怕是翻几十吨重的产品,也能轻轻落地。真是不错,这套工装既经济又实用,其他班组都争先抢用,后来推广应用也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个人的光亮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具完美性。作为班组长,他不仅仅是领着大家干好生产任务,而且把管理融入班组。他严格按“自主化、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标准,抓班组管理,较好地提升了班组的综合能力,他在班组中实施“裸式工资”、合理分工协调作业,自制标准和制度等对班组的管理和建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还进一步明确班组责任分工,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做好记录,确保及时解决问题;定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针对高发的类似问题,明确产生的原因,在短期内进行重点的监控;在班组自主管理手册中对已经固化的责任分工进行更新,逐步完善班组的管理内容。他细化班组长的每日工作要点,使用《班组每日工作任务表》、《班组身体状况调查表》细化生产任务,合理安排生产工作,确保产品工期、质量;加强班前会,在每日班前会对每日产品制造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内容细化强调,确保每个组员明确知晓。完善班组的各项基本工作要领,充分调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加强现场作业的随清随理,定置管理,保持现场横平竖直;不定期组织组内人员对班组属地进行巡查,及时纠正问题点;对于定期的安全通报,厂报等涉及安全、质量、现场等出现的问题组织班组内进行学习,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不断完善自主管理手册中的生产要求、工艺要求、质量要求、安全要求、设备要求,定期组织班组人员学习。

王长伟同志对班内员工关爱有加,因都是外地人,他从生活到做人,从技术到家庭都是非常关心,员工称他是“四长”,即班长、师长、兄长、家长,大家有话愿意和他讲,员工有困难他都带着家属去帮忙,这样的热心凝聚了员工,班内的员工作风硬、干劲足,再硬的骨头交给他们也能拿下,出色地完成了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

王长伟同志先后培养徒弟36人,他从专业技能上严格操作规范,探伤检测每一道焊缝,从手把技术上强化技能训练,对特殊焊缝、关键结构件进行评优,激励他们掌握焊接技巧。现在徒弟们都已成为各自岗位技术骨干,他们中间有11名员工获得集团公司和本单位优秀员工。


上一篇:辽宁喀左建设集团 张世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