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外用水效率看中国节水空间
发布时间:2024-04-16

  0  引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重要论述。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明确到2035年“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为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出了阶段性目标任务。2023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关键用水指标管控。从用水效率指标数据角度分析节水空间,有利于为我国节水工作提供目标方向。本文通过权威数据源,开展国内外60个国家用水效率指标体系的动态跟踪和评估,对比分析了我国宏观用水效率、工业用水效率和农业用水效率在世界中的水平,剖析了用水效率演变规律,从用水效率指标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节水空间。 

  1  研究方法 

  分别用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宏观用水效率、工业用水效率和农业用水效率。持续跟踪国内外60个国家用水效率,其中高收入国家34个,中高收入国家14个,中低收入国家12个,具体国家分组详见表1。中国用水效率数据来自《202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其他国家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为2020年。国家选取原则、数据来源及指标计算方法参见《从国内外对比分析看我国用水效率水平》。 

   

  2  国内外用水效率对比 

  2.1  宏观用水效率 

  60个国家万元GDP用水量如图1所示,平均值为65.4立方米,比2022年报告统计数据提高了1.9%,宏观用水效率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降低。受疫情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部分国家GDP增速下降,导致宏观用水效率降低。高收入国家平均为24.1立方米,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为84.9立方米,中低等收入国家平均高达396.5立方米。整体而言,收入越高的国家万元GDP用水量越低。2022年中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9.6立方米,在60个国家中从低到高排第36位,比2021年下降了4.2%。我国宏观用水效率虽然持续提高,但与往年相比增速变缓(去年和前年万元GDP用数量分别下降了9.4%和5.6%)。 

   

  2.2  工业用水效率 

  60个国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如图2所示,平均值为39.7立方米,比2022年报告统计数据降低了4.8%,整体来看工业用水效率增速变化不大(去年和前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了6.5%和2.2%)。2022年中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1立方米,在60个国家中排第22位,相比于去年下降了14.5%,与往年相比工业用水效率增速无显著差别(去年和前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了14.3%和17.4%),高于60个国家平均增速。高收入国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平均为45.0立方米(不含美国的高收入国家平均为26.6立方米),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为31.0立方米,中低等收入国家平均高达49.6立方米。整体来看,高收入国家工业用水效率普遍较高,显著高于中低等收入国家。 

   

  2.3  农业用水效率 

  部分国家(地区、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如图3所示。以色列和澳大利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高于0.80,俄罗斯、美国、法国、西班牙和英国都高于0.65。我国整体仅为0.572,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4个省(直辖市)高于0.65。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  我国节水空间分析 

  3.1  从用水效率横向对比分析节水空间 

  整体来看,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60个国家平均的0.76倍、高收入国家的2.02倍、中高等收入国家的0.58倍、中低等收入国家的0.13倍(见图4)。万元GDP用水量与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关系密切。从60个国家总体用水结构来看,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占比分别为60%和20%左右。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用水结构差异较大。高收入国家农业用水占比与工业用水较为接近,都在40%左右,中高等收入国家和中低等收入国家农业用水量占比最高,分别为65%和85%左右。2022年我国农业用水占比为63.0%,工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16.2%,生活和人工生态环境用水量分别占用水总量的15.1%和5.7%,用水结构基本体现了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特征。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供用水结构将进一步向第三和第二产业倾斜。但同时,我国自然禀赋决定了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基本国情,农业用水量不存在大幅度降低的空间。因此,我国万元GDP用水量短期内无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60个国家平均的0.61倍、不含美国的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0.91倍、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0.78倍、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0.54倍、中低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0.48倍(见图5)。从数据看,中国工业用水效率已经高于部分高收入国家,与不含美国的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持续缩小(近三年分别为0.99倍、1.06倍和1.16倍),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减小,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工业节水潜力较大。 

  从农业领域来看,一方面,我国大多数省份灌溉水有效利用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比例在60%以上,其中10个省份超过了70%,部分省份甚至超过90%。从用水效率现状和农业用水占比来看,我国未来农业节水潜力大。 

   

  3.2  从用水效率变化规律分析节水空间 

  选择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日本、以色列、罗马尼亚、西班牙、中国等9个国家,分析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演变规律(见图6)。为提高数据可比性,各国GDP和工业增加值均采用2015年不变美元价格。 

   

  观察9个国家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变化规律,总体上都呈下降趋势,中国和罗马尼亚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印度和美国。工业用水效率分为三种情况:罗马尼亚和美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接近,为600立方米左右;中国和印度接近,为200立方米左右;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和新加坡的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最低,自2011年以来都在100立方米以下。各国工业用水效率变化逐步趋缓,近年来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和新加坡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变化幅度十分平缓,都在5%以内,甚至小于1%。用水效率指标值及其变化趋势说明工业用水效率越高,继续提高的难度越大。目前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小程度仍在10%以上,工业用水效率仍有提高的空间,工业节水潜力较大。 

  4  对策建议 

  我国节水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与我国高质量发展等要求相比,存在节水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从用水效率方面提出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两点建议。 

  4.1  根据实际设定用水效率目标和节水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之策,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具体到不同地区,要结合地区的水情、气候条件、用水结构、主导产业、种植结构等,综合确定节水重点领域。此外,从典型国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演变规律来看,当工业用水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变化幅度十分平缓,继续提高的难度大幅提高。要以经济与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为前提制定用水效率目标。 

  4.2  创新用水效率评价指标 

  通常用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评价用水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宏观用水效率或不同行业用水效率情况,但在国际层面对比用水效率,这些指标存在不足。一是指标受多因素影响,可比性受到质疑。如,不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用水政策、水资源禀赋等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因素都是万元GDP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导致不同国家万元GDP用水量可比性降低。二是数据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导致指标可比性降低。不同国家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统计口径不同,有些国家不同部门对同一数据的统计口径也有差别,数据可比性较差,影响了用水效率对比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研究国际通用、可比性强、数据易获取的用水效率指标。 

  来源:水利发展研究,2023,23(11)  作者:耿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