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歌手2024》:一场直播,触发震荡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歌手2024》:一场直播,触发震荡

来源:大众日报2024-05-19 09:15

  作者:李梦馨 王璐

  沉寂已久的华语乐坛这些天离奇的热闹。

  自从《歌手2024》开播,将近一周的时间都在持续霸榜各大平台热搜榜单,歌手的现场表现、同行的跃跃欲试、网友的场外造梗不间断地贡献着茶余饭后的谈资,让人们再次见识了这档全民音综的影响力。

  让网友兴奋不已的绝大多数话题,源头都是《歌手2024》不同于其他音综的全开麦直播演出形式。如果说,面对直播的不可预测性,歌手强压下发挥失常等情况尚在观众的预期之内,那么,在这场对抗性比赛中,国外歌手的“降维打击”、不同音乐风格的激烈碰撞,以及后续引发的观众“全网摇人”支援那英、实力派歌手纷纷请战,音乐竞赛逐渐演变成荣辱之战,则彻底脱离了舆论预设的轨道。人们也后知后觉地发现,《歌手2024》带来的不只是音综形式的创新。

  内娱苦修音久矣

  在国内音综的赛道,《歌手》系列综艺一直稳稳地占据着头把交椅。

  11年前,一档名为《我是歌手》的音乐竞演综艺横空出世,实力唱将的高水准演出配合着顶级的舞美音响等包装,为国内观众带来了一场场高规格的视听盛宴,让这一最早发源于国外的音综IP成功在国内落地生根。

  开局美好的《歌手》系列综艺未能免俗地陷入“综N代”的魔咒,七季下来,华语乐坛的储备唱将几近被掏空,观众也逐渐厌倦于千篇一律的炫技飙高音的竞技唱法,2020年的《歌手·当打之年》更屡陷观众对比赛结果的争议,最终只得潦草收场。

  这中间,《歌手》系列虽然空档了四年,但音综一直未在综艺市场上缺席过。不管具体噱头如何,其实几乎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有限创新。一帮阵容差不多的歌手,不停地变换演出舞台翻唱经典金曲抑或抖音神曲,音综殊途同归地走向同质化困局。甚至有乐评人断言,翻唱类的音综已经做到头了。

  在这种情况下,《歌手2024》“直播、不修音、一遍过”的口号一出,便成功引来好奇的目光,半是带着看乐子的心态,半是怀揣对全程直播竞演的期待,观众的涌入使得开播当日节目收视率一路飙升。当晚,歌手的直播表现和现场稳定性成为一大看点。

  在观众充满审视意味的眼光下,久经沙场的老牌歌手那英表现出肉眼可见的高度紧张,下台之后几度站不稳。当晚,紧张的情绪一度束缚了她的现场发挥,但她硬是凭借扎实的唱功和丰富的演出经验及时调整状态,渐入佳境。观众没有苛责演唱中的小瑕疵,反而愿意为这场不完美但足够真实的表演以及那英挺住压力迎难而上的临场能力鼓掌。在观众看来,有瑕疵的真实远比包装后的完美更加可贵。

  一场直播竞演如此大规模地点燃观众的情绪,根源还在于内娱苦修音、垫音、假唱久矣。细究起来,《歌手2024》的直播竞演看似创新,其实是老调重弹,本不值得大书特书。早些年的“超女快男”系列综艺,同样采取全程直播的形式,现场发挥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自身的去留。只不过,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不管是歌手还是观众,都已经习惯了用“科技与狠活”包装后的音乐。真实,已然成为一种奢望。

  对很多歌手来说,不光录音室、综艺舞台修音已成平常,音乐节、演唱会等现场演出也大开垫音来混淆视听。在万物皆可修音的风气下,很多歌手已经对直播不修音无所适从。在《歌手2024》全球发布会现场,导演洪啸便直言,“邀约过程中,碰到过很多歌手因为直播的事情婉拒了。因为直播要满足实力、胆量、歌手档期的三大要素,能来到舞台的歌手寥寥无几。”

  迎,才是音乐的目的地

  当滤镜被真正摘下,一切矫饰无从生效,绝对水平和相对差距都暴露无遗,观众不由惊讶于中外歌手的强烈对比:开播前,中国观众对凡希亚和香缇莫两位国外歌手都知之甚少,但两位歌手都凭借着强大的唱功、松弛的台风和手拿把掐的歌曲驾驭能力,成功征服了场内外的观众,成为由观众投票决定的前两名;相较之下,国内歌手则在直播面前显得过分紧张和局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心态也制约了歌手的发挥空间,让习惯了听修音后完美表现的观众大跌眼镜。

  在更多乐评人看来,这样一场表演暴露的不只是唱功上的差距,更是原创作品、表演风格等全方位的“降维打击”,根本上还是流行音乐产业工业化的发展差距,以及音乐教育的全面落后等,有媒体评论“撕下内娱的遮羞布”。

  “羞”的不只有歌手,还有场内外的观众。悲观者发出“华语乐坛后继无人”“国外歌手降维打击”的哀嚎,激进者则开始“全网摇人”,为那英搬救兵,邀请实力唱将助阵,不免带着要挣回面子的心理,一些圈内歌手不可避免地裹挟到这样的情绪中,甚至上升到国别对抗的高度。

  这两种反应其实都存在各自的问题。

  长期以来,华语流行音乐一直处于圈地自萌、自娱自乐的状态,不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单是在亚洲圈都与他国流行音乐有着不小的差距。如同观众习惯了科技造就的温室从而缺乏对不修音的体感一样,大多数只接触华语流行音乐的观众也缺少一个直面差距的机会。《歌手2024》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舞台,让人们不再闭目塞听,客观认识到国内外音乐产业的差距。承认差距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会更有利于我们去探索进步的空间。

  当然,一味去贬低自己的音乐也是不恰当的。诸如二手玫瑰这样个人风格强烈的歌手,在国内外观众那里遭遇到的两极评价,也很能说明问题。尽管《歌手》系列并未明确过舞台的评价标准,而是将投票权全权交给观众,依个人喜好而定,但在前几季的训练下,观众已经默认唱功是最重要的评判维度之一。二手玫瑰并非以唱功见长,而是靠着民族特色摇滚的风格自成一派。于是,《耍猴》这种带着行为艺术风格却不体现唱功的表演便被很多国内观众诟病,然而,同样一场表演却获得了很多国外观众的称赞,甚至有国外网友给出第一名的高度评价。

  《歌手2024》打造了一个音乐多元化的舞台,容许百花齐放。场内外关于不同音乐风格的探讨,其实也是一场关于音乐审美的生动教育。正如节目组通过官微作出的回应一样,“在这里,音乐始终是交流的最大公约数。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乐的目的地。”

  仅靠一档音综无法解决

  如今看来,一档音综能引发场内外如此大的震荡,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但并非事出无因。《歌手2024》虽然严格来说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却有意无意地迎合了当下观众最期待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在遍地修音的环境下,直播竞演是当前音综创新的最优解,却不是最终解。

  知名乐评人耳帝在得知《歌手2024》将开启全程直播时就曾发文细数直播形式的诸多弊端,譬如,混音难以达到录播后期制作的水平、音乐性及审美性可能会降低等。的确,直播形式会让观众更多地关注歌手的唱功发挥,而非作品改编的音乐性,“在现场直播中,选择复杂、高难度与风格化的歌曲风险更大,或者艺术效果出不来,很容易翻车。”如何兼具现场感与音乐性、审美性,仍是直播竞演音综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过去十几年间,《歌手》等音综持续不断地为华语乐坛挖掘并输送优秀歌手,通过节目中对音乐作品的改编和翻唱,提升了华语乐坛的整体影响力,也完成了对观众音乐审美的一轮教育,构成了音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现在的《歌手2024》,则通过揭开岁月静好的伪装,提出了一个个值得整个行业思索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仅靠一档音综是无法解决的,但作为指出问题的一方,就已经有其重要的意义。(李梦馨 王璐)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黛玉葬花”的微观行文

  • 吴洪彬:让孩子唱起属于自己的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