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表   网站地图    无障碍浏览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首页 > 存款准备金

2024年2月5日,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

金融机构

存款准备金率

大型银行

8.5%

中型银行

6.5%

小型银行

5.0%

说明:

1、大型银行包括国有大型银行。

2、中型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等。

3、小型银行包括400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

2018年以来央行降准情况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7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13.4万亿元。其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约3.7万亿元,2019年3次降准释放资金约2.7万亿元,2020年3次降准释放资金约1.8万亿元,2021年2次降准释放资金约2.2万亿元,2022年2次降准释放资金约1.0万亿元,2023年2次降准释放资金约1.0万亿元,2024年1次降准释放资金约1.0万亿元。降准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满足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促进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截至2024年2月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较2018年初降低7.9个百分点。降准操作并不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只影响负债方的结构,短期内商业银行可能根据经营需要减少对中央银行的负债,因此基础货币可能有所下降。但从长期来看,降准不但不会使货币供应量收紧,反而具有很强的扩张效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被央行依法锁定的钱减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相应增加了,从而提高了货币创造能力,这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减少债券持有量的“缩表”是收紧货币正相反。